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海绵城市建设,这是出于可持续发展中对环境保护的考虑,是为了解决许多城市内涝现象严重的问题,也是因为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缺乏。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径流形成浅水层,可与河流相互补给,是工况、农业、工业的重要水源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好水资源。
城市内涝严重和地下水缺乏的主要原因包括:
现代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逐渐被阻水材料硬化遮盖,雨水无法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造成极大的浪费,城市逐渐变成人工沙漠,即使地表径流大,地下水也无法得到相应的补给,而且地表径流太大就会给城市造成严重内涝,形成一系列城市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设、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城市里一个又一个的
社区,可以建设成为会呼吸的“小海绵”。建筑屋面及地面雨水经落水管或地形收集后,汇流
至小区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滤沟、植草沟等“海绵”设施,经土壤、植被等吸收后,逐层下渗并滞蓄。雨量较大时,将在雨水花园、生态滤沟中形成微型水景,既可补充地下水,也可收集起来用于小区绿化或消防;极端天气下,过量雨水才会溢流汇入市政管网。
海绵城市好帮手——生态透水地坪
透水地坪是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透水地坪也被称为:生态透水地坪,透水混凝土,无砂混凝土等,采用骨料碎石,胶结料,添加剂,水泥,水等经过均匀搅拌,摊铺成路面。具有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满足结构物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的要求;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环境的负荷,实现非再生型资源可循环性使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能为人类构筑温和、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透水地坪拥有15%-25%的孔隙,能够使透水速度达到31-52升/米/小时,远远高于最有效的降雨在最优秀的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率,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自然水系不受破坏,具有很强的环保价值。同时,它解决了普通路面容易积水的问题,提高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